作者 | 张洪雷
题图 | 视觉中国
3月29日,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
此话一出,舆论哗然,此举不但否定了他自己过去看好的具身智能赛道,也跟当前该领域火爆的投融资事件逆向而行。具身智能,到底是泡沫,还是万亿大市场?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加上一个时间条件。就像比尔·盖茨曾说过的那样,对于新技术,人们总是短期高估,长期低估。短期来看,具身智能落地太难、应用太远,至少还需要一次范式革命才有可能商用。而长期来看,人类又总是能够想出办法。
今年以来,AI的冲击与影响是无远弗届的。对于普通人来讲,一个好消息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基本上也就到此为止了。哪怕后面各种大模型不断更新版本,也都只是个工具,只能取代一部分枯燥重复的工作,根本无法完全取代人。
真正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的,恰恰是朱啸虎当前正在退出的具身智能——它被认为是通向AGI的必由之路,一旦真地经由它实现了AGI,那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工作形态、社会文化乃至政治制度等都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对于每一个普通人来说,当下最应该了解的新事物,就是这个具身智能,否则,未来对我们来说将是一个风险太大的陌生世界。
为了让大家搞清楚具身智能是什么以及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周,我们就大家推荐一本这方面的科普书《具身智能》,它由清华大学全球创新学院院长刘云浩所写,既是一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也能消除大家对具身智能的未知恐惧,通俗易懂,相信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具身智能
1950年,当英国科学家图灵在《心智》(Mind)杂志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时,提出了科学史上最深刻的一个问题:“机器会思考吗?”
此后,这个问题如同圣杯一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科研人员,到今天,已经整整七十五年了。
虽然有些书会将具身智能的思想源头上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那里,但实际上是强行联系。真正人工智能思想的源头,应该还是从图灵算起,包括离身智能、具身智能这两个概念,也都是图灵提出来的。
阅读《具身智能》这本书,你会知道,整个人工智能的历史,就是一部从离身智能到具身智能的范式演进史。具身智能和离身智能,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一个有物理身体,一个没物理身体。离身智能就是没物理身体的智能体,比方Chatgpt、DeepSeek,就是离身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有身体和没身体差别很大,前者再强大也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后者,在身体的帮助下,有可能进化成AGI。
为何“身体”如此重要?科学家也是从人类进化中得到的灵感,对非相关专业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读完一本书才能搞懂。今天我们给大家推荐这本《具身智能》,就像前面说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够从源头上一本书读懂具身智能。
离身智能虽好,但局限性很大,作者在书里举了一个精彩的例子,他说:人类的婴儿,只要爬过一个楼梯,从此就会爬世界上所有的楼梯。而离身智能,你需要灌输给它世界上所有的楼梯数据,才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如果新建一个楼梯,它就又不会爬了。
这样的人工智能,你说它到底是智能,还是智障呢?
作者在书中也解释了这个原因,那就是,人类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通过“身体”与外部环境进行了数不清的反馈式互动,才有了感知、意识和情感,身体四肢才变得比较灵活。
而现有的人工智能,依赖人类提供的数据、设定的模型、编写的程序,并且只能在特定的领域和规则下发挥作用。在这些限制下,人工智能展示的行为并非自我思考的结果,而是对预设程序的机械执行。它们缺乏自我判断能力,更不用说具备感知、意识和情感等人类独有的复杂属性了。
可以说,正是由于人工智能缺乏“躯体”,只能与预设的数据进行互动,无法从与环境的真实互动中获得“常识”,才导致无法形成真正的意识。
具体智能会带来一个怎样的世界
机器取代人,这是一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就开始被讨论的话题。如今,大多数工作还得依靠人。
多年之前,知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就说过,科技将取代工作岗位,而非整体工作量。他把这些看做是社会变革必将经历的正常事件。
就像美国,农村人口不到20%,很多农民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了,但是,这些农民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吗?没有,他们去了城市,去从事那些在农业时代闻所未闻的新职业,生活反而变得更好了。
不少专家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也是这样的,它会重塑而非彻底消灭人类的工作,哪怕最后实现了AGI也是如此。
阅读《具身智能》这本书,你会发现,今天我们普遍高估了人工智能,低估了人类智能。人工智能确实在数学等很多领域都超越了人类,但是,它仍然没有意识,在涉及本能、直觉、情感以及协调性方面的能力还不如人类儿童。即便机器可以不断进化,但它目前所遭遇的困难,远比我们以为的要大。
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之前投了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的朱啸虎,现在正在批量退出这些公司,因为看不到商业化的前景,想不出来谁会是这些人形机器人的客户。
不可否认,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机器人会越来越强,还是能够替代一部分机械性地工作,比如制造业流水线、医疗诊断、法律咨询、金融交易等方面。
但是人类也一定会有护城河,在情感与伦理领域、在创新与探索方面,包括对机器人的管理与协作以及一些个性化的需求,哪怕是实现AGI,具身智能体也是很难取代人的。
还有一点,对于工作的观念,我们也存在很大的误区,未来应该逐渐调整对工作的看法。美国作家皮特•弗拉赛就说过,许多人迫于生计而工作,最后工作却成了生活的意义,这可谓本末倒置。如果不是为了生计,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真正喜欢工作,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让机器人接管那些索然无味的人类劳动,应该都是乐见其成的。
哪怕未来机器人能胜任大部分工作,到时候物质也会极大丰富,到时候各国都会有全新劳动分配方案,很多人不需要干活,也能有不错的收入,可能就真正进入马克思所说的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当然,要到这一步还有很远。
最后需要说一下,这本书不是单纯的人工智能的历史,也不以预测未来为目标,确切地说,它是对一些探索人工智能的方法的概述,这些方法可能正在影响或者即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意义,还是在阅读过程中的联想和思考。历史上有过不少的创新,都是被一个人、一本书或者一句话所启发或者点醒的。无论你是创业者、管理者、投资人,还是一名上班族,相信这本书里面都有让你开卷有益的地方。
本书原价69元,现在独家特惠44.8元,包邮。
现在就点击上面图书的封面,进入虎嗅FM商店购买吧!
购书后的朋友,可加小助手微信:13520891842,申请入群,以便得到相关售后服务,并有机会与其他书友交流阅读体验。添加小助手微信时注明你的订单号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